-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坎兒井景觀設計運用(坎兒井的建筑特點)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坎兒井景觀設計運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guān)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坎兒井的原理是什么
新疆一些沖積扇地形地區(qū),土壤多為砂礫,滲水性很強,山上雪水溶化后,大部滲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較深。為了將滲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區(qū)灌溉,開挖井渠是比較方便的。而井渠技術(shù)已在龍首渠的施工中應用,新疆勞動人民大約吸引了井渠法的施工經(jīng)驗,并將它引用到新的地理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新型的灌溉工程型式。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 吐魯番現(xiàn)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xù)修建。如今,仍澆灌著大片 綠洲良田。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五星鄉(xiāng)坎兒井,可供參觀游覽。
坎兒井,又稱坎爾井,是荒漠地區(qū)一特殊灌溉系統(tǒng),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普遍存在于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吐魯番地區(qū)。 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四部分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將地下水匯聚;然后,在井底修通暗渠,將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這樣保證了地下水不會因炎熱及狂風而被蒸發(fā)或污染;最后,澇壩將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二、坎兒井的歷史@>@
坎兒井是我國新疆特有的一種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nóng)田的水利設施。
有中國第三大工程之稱。
(繼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之后)
坎兒井起源于漢代的“井渠”,《史記·河渠書》和《漢書·溝洫志》均有記載。
漢武帝時,在陜西大荔一帶開龍首渠,引洛水灌田。
因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設計鑿井在井下通水。
穿井技術(shù)和鑿井法通過漢朝的軍隊傳到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根據(jù)當干旱、夏季炎熱、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條件發(fā)展了坎兒井,主要流行于吐魯和哈密一帶。
坎兒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經(jīng)山麓透入礫石層里的伏流或潛水。
坎兒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輸水道;第二部分是豎井,每隔20-30米有一個通地面的豎井,作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風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經(jīng)田莊處通過明渠引用灌溉。
坎兒井有很多優(yōu)點,可減少水流蒸發(fā),可避免風沙理沒,可利用地下深層潛水,可自流灌溉,可隨地開挖獨立成一灌區(qū),施工比較簡單,使用期長等等。
減少地下水的蒸發(fā),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也到了保護作用。
被稱作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爾井是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群眾,經(jīng)過長期生產(chǎn)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其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在新疆境內(nèi)的坎兒井全長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tǒng)。
在2000多年前出土的一石塊上刻有吐魯番地區(qū)坎兒井的分布圖,說明了坎兒井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坎爾井由豎井、暗渠、澇壩四部份組成。
豎井,主要是為挖暗渠和維修人出入出土用的。
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農(nóng)田之間的水渠。
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農(nóng)田。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shù)近千條,全長約500O公里。
坎兒井的結(jié)構(gòu),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jié)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
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nóng)田。
坎兒并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fā),因而流量穩(wěn)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
吐魯番現(xiàn)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xù)修建。
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
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五星鄉(xiāng)坎兒井,可供參觀游覽。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古稱“井渠”。
坎兒井是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群眾,根據(jù)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huán)流的特點,經(jīng)過長期生產(chǎn)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坎兒井在吐魯番盆地大量興建的成因,是當?shù)氐淖匀坏乩項l件分不開的。
吐魯番盆地北有博格達山,西有喀拉烏成山,每當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滲入戈壁,匯成潛流,為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源。
吐魯番土質(zhì)為砂礫和粘土膠結(jié),質(zhì)地堅實,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這又為大量開挖坎兒井提供了良好地質(zhì)條件。
吐魯番干旱酷熱,水蒸發(fā)量大,風季時風沙漫天,往往風過沙停,大量的農(nóng)田、水渠被黃沙淹沒。
而坎兒井卻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jié)、風沙影響。
蒸發(fā)量小,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坎兒井最早出現(xiàn)在18世紀末葉,主要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qū),尤以吐魯番地區(qū)最多,計有千余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
“坎兒”即井穴,是當?shù)厝嗣裎諆?nèi)地“井渠法”創(chuàng)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后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結(jié),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兒井開始發(fā)展緩慢,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則徐在伊拉里克“增穿井渠”(《新疆圖志、建置》)時,“吐魯番舊有三十余處”(《清史稿,薩迎阿傳》)。
后經(jīng)推廣,吐魯番坎兒井發(fā)展到百處。
光緒六年(1880),左宗棠率兵平定阿古柏叛亂后,“督勸民戶,淘??矁壕?,“吐魯番所屬渠工之外,更開鑿坎井一百八十五處”(《左文襄全集奏稿》卷五十六)。
此后,吐魯番坎兒井繼續(xù)發(fā)展。
據(jù)本世紀五十年代統(tǒng)計,吐魯番坎兒井發(fā)展到1300多條。
由于水位下降等種種原因,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只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米。
坎兒井根據(jù)吐魯番盆地地理條件及水量蒸發(fā)特點,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農(nóng)田。
它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份組成。
豎井,主要是為挖暗渠和維修時人出入及出士用的。
豎井口長1米,寬0.7米。
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高約1.6米,寬約0.7米。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口至農(nóng)田之間的水渠。
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農(nóng)田。
每條坎兒井的長短各不相同,長的可達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
最古老的坎兒井是吐爾坎兒孜,它位于吐魯番市恰特卡勒鄉(xiāng)莊子村,全長3.5公里,日水量可澆20畝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名氣最大的坎兒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它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米,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 *** 爾人米衣木·阿吉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坎兒井是古代新疆人創(chuàng)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雛形,以后傳到中亞和波斯。
吐魯番地區(qū)共有坎兒井1100多道,年徑流量達 2.94億立方米,它是綠洲的生命之源。
西郊的坎兒井民俗園是參觀這種古代遺留下來的地下工程的好地方。
坎兒井
作者:師巧梅轉(zhuǎn)貼自:新疆日報點擊數(shù):1
坎兒井的起源
入夏,進入吐魯番盆地,浩瀚的戈壁灘上,看得見一行行排列整齊的錐形土堆,形似墳瑩;冬季,一
股股熱氣從地中徐徐噴出,那就是坎兒井的井口。
坎兒井是吐魯番古代各民族群眾的偉大創(chuàng)造。
坎兒井的起源,眾說不一,主要說法有三種。
一
是關(guān)中井渠說:認為坎兒井起源于關(guān)中井渠,隨絲綢
之路向西傳入中亞一帶。
清代著名學王國維《西域
井渠考》指出:新疆坎兒并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已經(jīng)
出現(xiàn),它來源于中原地區(qū)的井渠。
二是中亞說;認為
坎兒井先誕生于中亞,之后逐漸向東傳入吐魯番。
三
是本土說:認為坎兒井產(chǎn)生于吐魯番,是古代吐魯番
各族人民,根據(jù)高溫少雨蒸發(fā)量大的氣候條件和盆
地地形的特點,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
近年來,持“本上說”觀點的人日趨增多。
吐魯番
人創(chuàng)造了坎兒井,功不可沒。
坎兒井名稱的由來
坎兒井,伊朗稱之為Qanat,伊拉克稱作
Madazcha,而吐魯番則稱作kariz,三者讀音顯然不
一樣。
在我國,坎兒井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
期。
《莊子·秋水篇》中曾有“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
乎”之句。
唐代西州文書中有“胡麻井渠”的記載。
明
代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石茂華《遠夷謝恩求貢
事》一文中有關(guān)于“牙坎兒”的記載。
到了清朝乾隆年
間則稱之為卡井。
由此可知,坎兒井名稱源自中國。
它演變的過程
可歸納為井(周)→坎井(戰(zhàn)國至漢)→井渠(唐、元)
→卡井(清)→坎兒井(現(xiàn)代)。
坎兒井一—綠洲生命之源
吐魯番是全國有名的火爐。
高溫少雨,水貴如
油,可是吐魯番綠洲卻逐年擴大,城鄉(xiāng)經(jīng)濟日趨繁
榮。
論功行賞,坎兒井當推首功。
吐魯番地區(qū)共有坎兒井 1100多道。
其中吐魯
番市為538道,鄯善418道,托克遜180道。
這些坎
兒井,年徑流量達 2.94億立方米,占吐魯番總灌溉
面積的30%以上。
坎兒井,是綠洲生命之源。
沒有坎兒井,就不可
能有吐魯番那么多的綠洲。
偉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
坎兒井,被譽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與橫亙
萬里的長城、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齊名,是我國古代各
族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
每條坎兒井的長短,因地理環(huán)境實際利用不同
而不同。
長的可達20公里以下,短的只有100米左
右。
按每條4公里計算,總長度將超過4400公里,
比搖籃之河黃河還長。
坎兒井之最
年齡最大的坎兒井是吐爾坎兒孜。
吐爾, *** 爾
語,烽火臺之意。
位于吐魯番市恰特卡勒鄉(xiāng)莊子村。
全長3.5公里,日水量可澆20畝地,1520年挖成,
至今已 473歲了。
最長的坎兒井是鄯善縣紅土坎兒孜。
該坎兒井
在鄯善葡萄開發(fā)公司東1.5公里處,全長25公里,
日澆地 58畝。
最短的坎兒井是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阿其克村的
阿山尼牙孜坎兒孜,全長僅150米,日水量澆地1
畝。
豎井最深的坎兒井是鄯善吐峪溝鄉(xiāng)蘇貝??泊?/p>
東部的努爾買提主任坎兒孜,全長20.7公里,井深
98米,日澆地25畝,開鑿于1900年。
水量最大的坎兒井是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吾力托
爾坎村歐吐拉坎兒孜,日水量澆地70畝!
水量最小的坎兒井是吐魯番市牙兒鄉(xiāng)伊里木村
西面的克其爾坎兒孜,全長300米,日水量澆地0.6
畝。
坎兒井的命名方式
吐魯番地區(qū)的坎兒井,都有自己的名字。
其命名
方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以掘井人人名姓氏命名。
如“楊西成坎兒孜”、
“何元坎兒孜”、“艾提巴克坎兒孜”,艾提巴克是維
吾
爾族人名。
以動植物名稱命名。
如“尤勒滾坎兒孜”,尤勒
滾,維語,紅柳之意;“提開坎兒孜”,提開,維語,
公山
羊之意。
以地名、地理方位命名。
如“吐爾坎兒孜”,吐爾,
維語,烽火臺,因井旁有烽火臺,故名。
“邊西坎兒
孜”,邊西,維語,地名。
以水的味道命名。
如“西喀力克坎兒孜”,西喀力
克,維語,甘甜;“阿其克坎兒孜”,阿其克,維語,苦
味。
以職務職業(yè)命名。
如“吉力力團長坎兒孜”,“木
匠坎兒孜”、“醋房坎兒孜”、“大毛拉坎爾孜”,大毛
拉,維語, *** 教的一種職稱。
以其它方式命名的。
如“博斯坦坎兒孜”,博斯
坦, *** 爾語,綠洲之意。
“霍日古力坎兒孜”,霍日古
力,維語,“辦事不徹底之意”。
“阿扎提坎兒孜”,
阿扎提,維語,解放之意。
坎兒井的構(gòu)造
坎兒井的構(gòu)造
坎兒井由明渠、暗渠、豎井和澇壩四部分組成。
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即地下水河道,一般高約1.7
米,寬約1.2米,掏撈工程十分艱巨。
豎井是出運井
下泥沙石礫的通道,也是通風送氣口。
井深因地勢和
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淺,一般是越靠近源頭,
豎井就越深,最深的井可達90米以上。
豎井與豎井
之間的距離,隨坎兒井的長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是
20~70米,就有一口豎井。
越是水源上頭,間距越
短,反之,間距則越長。
一條坎兒井,豎井少則十多
個,多則上百個。
豎井井口呈長方形,長1米左右,寬
0.7米。
暗渠的出水口叫“龍口”,和地面的明渠相聯(lián)
接。
坎兒井水注入澇壩,然后引入渠道灌溉農(nóng)田。
坎兒井研究會亞爾鄉(xiāng)開發(fā)實業(yè)公司
坎兒井研究會亞爾鄉(xiāng)開發(fā)實業(yè)公司,位于吐魯
番市區(qū)西北7.5公里處,1993年5月16日正式成
立。
公司下轄吐魯番坎兒井研究中心、坎兒井開發(fā)
公司、坎兒井生活服務公司、坎兒井樂園和坎兒井沙
療醫(yī)院五個單位。
公司占地百畝,擁有固定資產(chǎn)2O0萬元,職工
坎兒井樂園
坎兒井樂園
1993年5月16日,一座為中外旅客提供吃、
住、游、樂、購物一條龍服務的旅游定點單位—一吐
魯番坎兒井樂園正式向國內(nèi)外游人開放。
坎兒井樂園位于312國道南側(cè)2公里處,占地
面積7畝。
這里流水淙淙,林木參天,景色迷人。
悠
長的葡萄走廊、平展如毯的草坪、風格別具的坎兒井
研究中心展覽廳、民族風味餐廳、客房一應俱全,使
人爽心悅目,勝似世外桃源。
具有 *** 建筑風格的二層坎兒井展廳里,陳
列著豐富生動的書畫、圖片、模型、實物, *** 、王
震、賽福鼎·艾則孜、于恩茂、司馬義·艾買提、鐵木
爾·達瓦買提等 *** 同志參觀坎兒井的圖片、
題詞特別引人矚目。
舉世聞名的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就在這里。
米衣木阿吉坎兒井
吐魯番上千條坎兒井中,名氣最大的首推米衣
木阿吉坎兒井。
凡來吐魯番的中外游客,無一不來此
一瞻它的豐采。
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
米,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
在吐魯
番坎兒井中很有代表性。
米衣木阿吉坎兒井位于亞爾鄉(xiāng)亞爾村,是吐魯
番坎兒井樂園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 爾人米衣木
阿吉首次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這道坎兒外經(jīng)過修整加工更具風采。
置身拱拜
孜型的坎兒井亭,憑欄四顧,米衣木阿吉坎兒井景觀
盡收眼底。
順曲徑回廊拾級而下,或臨渠啜飲一杯坎
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嘗坎兒井水沖泡的名茶,
蕩氣回腸,妙不可言。
林則徐與坎兒井 林則徐不是坎兒井的發(fā)明者,但他提倡推廣坎兒井卻是有大功的。
坎兒井在林公入疆之前,早已存在。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正月十九日,林則徐首次到吐魯番,他在日記中寫得很清楚:“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薄缎陆畧D志》載:“林文忠公滴戌伊犁,在吐魯番提倡坎兒井。
其地為火洲,亙古無雨澤,文忠命于高原掘井而為溝,導井以灌田,遂變赤地為沃壤。”1845~1877年,在林則徐的推動下,吐魯番、鄯善、托克遜新挖坎兒井300多道。
《鄯善鄉(xiāng)土志》說,“用坎水溉田創(chuàng)之者林則徐,蘭坡黃氏繼之,迄今坎井鱗次利賴無窮焉。
鄯善七克臺鄉(xiāng)現(xiàn)有60多道坎兒井,據(jù)考證多數(shù)是林則徐來吐魯番后新開挖的。
為了紀念林則徐推廣坎兒井的功勞,當?shù)厝罕姲芽矁壕Q之為林公井,以表達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
林則徐與吐魯番林則徐,字少穆,號竢村退叟,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1785年8月30日,林則徐出生于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家庭。
19歲中舉,26歲殿試二甲第四名,選翰林院庶吉士。
此后,任江西、云南鄉(xiāng)試正、副考官,江蘇、陜西按察使,湖北湖南布政使。
在任期間,秉公執(zhí)法,為政清廉,人稱“林青天?!?840年,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招募水勇,督造戰(zhàn)船,組織兵勇操練,禁絕鴉片,抗擊英軍,名垂青史。
鴉片戰(zhàn)爭失敗,林則徐負罪遣戌伊犁。
其間,先后在南北疆興修水利,墾荒屯田,表現(xiàn)了卓越的施政才干和實干精神。
1845年12月,林則徐在哈密奉旨釋放,以四五品京堂回京候補,翌年1月,離疆進關(guān),結(jié)束了3年的謫戍生活。
1850年病故。
《荷戈紀程》是林則徐赴戍新疆的真實記錄。
林則徐謫戍新疆后,曾四次來過吐魯番。
1845年2月25日,奉道光皇帝之命,林則徐同黃南坡、二子聰彝取道根忒克臺(坑坑)到吐魯番。
領(lǐng)隊海秋帆,同知福致堂,陸巡檢鄭湘出城郊迎,禮節(jié)甚恭。
這次到吐魯番,林則徐共住了6天。
除了會見當?shù)氐胤焦賳T外,就是回復家信,一口氣競寫了17封! 1845年 8月 1日,林則徐在南疆勘地后,起程去哈密候旨途中,路經(jīng)葉魯番。
這是第二次。
1845年9月23日至10月中旬,林則徐在托克遜伊拉里克復勘11萬畝土地后,曾兩次到過吐魯番。
林則徐與托克遜在吐魯番逗留了6天之后,林則徐到托克遜小憩,集中力量“為友人書寫求件,以踐前約?!绷謩t徐擅長書法,“公書具體歐陽,詩宗白傅?!笨胺Q一絕,為時人所重。
在伊犁,“求題詠者雖踵接,不暇應也”,“遠近爭寶之”,“伊犁為塞外大都會,不數(shù)月縑楮一空,公手跡遍冰天雪海中矣、”在烏魯木齊,向林公求字的人不在少數(shù)。
為了辦成答應過別人的事,他花了兩天時間,寫了50多條條幅。
伊犁將軍布彥泰專門請他書寫的“神匾”以及為黃冕寫的行楷七言聯(lián)“西塞論心親舊雨,東山轉(zhuǎn)眼起停云’都是在托克遜完成的。
那天正是驚蟄節(jié)。
林則徐墾荒伊拉里克 伊拉里克,就是今天托克遜縣的伊拉湖鄉(xiāng)。
它地處吐魯番盆地西緣,“地平土闊”。
阿拉澤渾(即今阿拉溝)河從天山東流而出,消失在戈壁沙漠之中。
1845年春,年逾花甲的林則徐,冒風沙,頂烈日到伊拉里克督辦墾務,興修水利,不到半年,就墾地11萬1干畝。
在伊拉里克的滿卡,林則徐在新開荒地的東西兩面,以“人壽年豐”四字分號,漢、維墾區(qū)分段,各設正副戶長一,鄉(xiāng)約四,讓移民承領(lǐng)耕種。
如今,這里是托克遜最富饒的農(nóng)業(yè)區(qū)之一。
當年林公興辦農(nóng)田水利的遺跡,迄今仍隱約可見。
林公開渠墾荒的千秋偉業(yè),澤被后世,將萬世流傳。
三、鄯善建在沙漠旁邊,為何卻綠意盎然,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因為鄯善水源充足,其水的來源主要有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地表徑流,這里說的地表徑流指的是來自高海拔山區(qū)的雪水和冰川融水補給,這種水的來源主要發(fā)生在春夏季節(jié)。春季的時候,由于從冬季過渡到春季導致氣溫變化差異大,使得冰雪融化;夏季的時候則由于高溫,冰雪融化快,雪水攜帶著未來得及融化的小冰塊沿著山體來到地勢低平之處,一部分通過沙粒中的縫隙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一部分則繼續(xù)流動到地勢更低平的地方去,形成季節(jié)性河流。
另一種就是地下水,沙漠通常位于盆地的地勢最低平處,而沙層之下又是很厚的、疏松的土質(zhì)砂層,砂粒之間很大的縫隙使得地表的水能更快、更多地下滲進去,從而成為地下水最大的補充水源。除此之外,沙漠表面的砂層能充分的吸收太陽的熱量,并且隔絕地下水,有效的避免了地下水因為遭到曝曬而被蒸發(fā)。因此,沙漠不僅是個很好的集水容器,還是一個絕佳的存水容器。
由于擁有以上兩種充足的水源,鄯善雖然靠近沙漠,但卻一直都是一塊令人神往的綠洲。鄯善位于天山南麓,三面環(huán)山,地勢低平,氣候溫暖,冰雪融化多且集中,再加上人工修建的多個用以從地下取水的坎兒井和環(huán)繞縣城的時令性河流,鄯善就形成了水源充足,植被茂密,景觀豐富的戈壁沙漠之中的綠洲。在這個綠洲之上,鄯善還開發(fā)出了三種不同的景觀,分別是天山景觀、火焰山景觀和庫木塔格沙漠景觀,而這些景觀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被風沙掩蓋,而鄯善一邊是沙漠一邊是綠洲,可以說水在這其中的功勞自是不必言說的。
四、坎兒井適合于什么(地形特點)地區(qū)開挖
坎兒井是我國各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chǎn)斗爭中,為適應干旱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坎兒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壘和吐魯番等地,尤以吐魯番盆地最多,達1200多條,總長約5000多千米??矁壕膳c長城、運河并稱我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在吐魯番盆地大量興建的原因,是和當?shù)氐淖匀坏乩項l件分不開的。吐魯番是我國極端干旱地區(qū)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發(fā)量可達到3000毫米,可稱得上是中國的“干極”。但坎兒井是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jié)、風沙影響,蒸發(fā)量小,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吐魯番雖然酷熱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達山,西有喀拉烏成山,每當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滲入戈壁,匯成潛流,為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峰高達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卻低于海平面154米,從天山腳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離僅60公
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約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與地面坡變相差不大,這就為開挖坎兒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吐魯番土質(zhì)為砂礫和粘土膠結(jié),質(zhì)地堅實,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這又為大量開挖坎兒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質(zhì)條件。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結(jié)構(gòu)是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積水潭)四部分組成。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后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為有了這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數(shù)十萬畝良田,才孕育了吐魯番各族人民,使沙漠變成了綠洲。
林則徐當年途經(jīng)吐魯番時,見到了坎兒井,并在他的曰記中贊曰:“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北,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
以下是坎兒井的特點:
坎兒井的特點在于順勢自流不用動力;蒸發(fā)量小、有效利用水資源;不污染;水溫低。我們跟著阿卜杜一木來到坎兒井的出水口處看到,一條明渠接著暗道通向村中,渠中的水流速較緩,水質(zhì)非常干凈清亮,用手試試水溫,很涼。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坎兒井景觀設計運用問題和相關(guān)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物業(yè)干了15天不想干了(物業(yè)前臺好干還是管家好干)
揚州別墅景觀設計施工招聘(揚州別墅景觀設計施工招聘網(wǎng))